即时焦点:成都博物馆“这礼是成都”颁奖仪式现场对话获奖者:创作理念和灵感
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成都博物馆“这礼是成都”文创设计大赛自2019年开办以来,到2022年已成功举办四届,大赛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生、青年设计师及团队为赛事主体人群,吸引了众多高校、设计机构及文博爱好者参赛。
(相关资料图)
2022年成都博物馆“这礼是成都”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以“博物馆点亮城市生活”为主题,依托城市博物馆文化与藏品的IP开发平台已初具雏形。集合博物馆、高校、设计机构、社会力量等各方的集创作元素提供、创意设计、作品孵化及转化、知识产权确认、评估及转让交易人才培养的线上线下的产业链闭环正在逐步形成。
本次大赛设计作品以伎乐俑、陶舞俑、持镜俑、陶庖厨俑、陶吹笛俑、明彩绘陶侍从俑、彩绘陶花冠女舞俑、东汉画像石画像砖、鸟纹漆木耳杯、陶庭院、宋宴饮器具等成都博物馆馆藏文物为创意元素,结合自带话题性与故事性的成都热门城市打卡点或生活场景,从文化生活的需求出发,针对地域而创意产出作品。
本届“这礼是成都”文创设计大赛已经落下帷幕,让我们走近“这礼是成都”获奖者代表,看看他们是怎样的创作理念和灵感来源。
图:学生组产品类金奖获得者张克青《陶俑茶艺》
学生组产品类金奖获得者张克青在颁奖仪式上表示:“我本人对于成都这座城市的市井文化一直很感兴趣,也正是因为成都博物馆这次文创设计大赛的契机,让我能够着手对成都城市文化进行深入地挖掘。根据这次文创大赛的主题‘博物馆点亮城市生活’,在设计之初,我对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文化创意的文化是什么?有着‘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曾说‘文化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所以我理解文化的本意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单纯的某个文化符号。”
图:学生组产品类银奖获得者刘潘熠《吃货陶俑趣味成语长牌》
学生组产品类银奖获得者刘潘熠被问及灵感来源时答道:“我灵感来源是我的父亲,每逢过年过节,家里老一辈都会玩长牌游戏放松。而且我发现像年轻一辈,比如像我这么大年龄的90后00后,大部分只会玩扑克牌,对长牌知之甚少。我想,既然四川长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们为什么不大力宣传我们自己的纸牌游戏,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呢?我想让更多年轻人知道,除了扑克牌,原来还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纸牌游戏。”学生组平面类银奖获得者董旭说道她的作品的灵感来源于节气,她说:“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二十四节气对于人们农耕和生活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节气或许只成为了手机日历上的‘装饰’。我们依托数字化艺术与博物馆历史文物相结合,让艺术设计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的内涵与独特性,运用具有成都特色的元素,结合陶俑自身优美的形态绘制出简约时尚的图案进行文创产品的再创新,以设计文创产品促进非遗与历史的再发展。赋予我国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
图:学生组平面类银奖获得者董旭《节气陶俑》
当问及参赛者在设计一个作品会选择怎样的元素时,学生组产品类铜奖获得者徐铭萱说:“如果再设计一个作品的话我应该会从成博的画像砖上汲取灵感。因为当时在选题创作的时候我就在陶俑和画像砖上徘徊,最后选择了陶俑。而东汉画像砖在我看来也是极具墓室艺术的特点,方寸空间藏有万千世界,我想这个做出来也肯定会很有意思。”同时,学生组平面类铜奖获得者王北北表示对集章特别感兴趣,她说:“现在年轻人很热爱集章,如果再做设计,我想从这个方向入手,做一些成博zine。我的想法是通过设计给这些展品赋予生命和人文情怀,吸引人们来了解他,也可以进行传播。”
图:学生组产品类铜奖获得者徐铭萱《童趣·俑》
成都博物馆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IP,而“这礼是成都”开放博物馆馆藏文物作为设计元素,也是希望在这个大IP下,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