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蜀绣,她只用了一眼
“同学们,提到蜀绣,你们最先想到什么?”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很好,有的同学是通过这首歌曲知道了蜀绣。实际上,蜀绣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起源于巴蜀民间,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这是近日发生在重庆黔江重庆旅游职业学院蜀绣大师工坊的对话。为同学们授课的蜀绣老师叫黄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她与蜀绣打交道已有38年,蜀绣技法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她怎么讲都讲不腻。
▲黄敏向同学们传授蜀绣技艺
缘起——只因在绣厂多看了它一眼
6日,记者电话联系上黄敏时,她正在备课。许是长年与针线打交道,黄敏说话声调柔柔的。她向记者分享,在课堂上,同学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黄老师当初是如何爱上蜀绣的?
这个答案要从黄敏儿时说起。1968年,黄敏出生在沙坪坝区杨公桥一个有爱的家庭。黄敏的妈妈能干,做得一手好女红,会绣花、裁剪衣服、织毛衣等。1975年,黄敏即将加入少先队的前一天晚上,妈妈在她的白衬衣领子上绣了两朵粉色花朵,第二天,黄敏成为了同学间最醒目的一位。
“小小的针线,却能把生活变得更美好、更缤纷。”黄敏说。在妈妈带动下,高中时期,黄敏也能在毛衣上绣花了。
1986年夏天,黄敏18岁,高中毕业的她正在找工作。期间,黄敏和妈妈一起,去成都蜀绣厂参观。当时,一位蜀绣师傅正在绣蝴蝶,只见师傅手中的针与线灵巧地起起落落,一只颜色绚丽、栩栩如生的蝴蝶便出现在了锦帛上。
黄敏也是在那一刻下了决心:去学蜀绣。
▲夏布双面绣《月下泊舟》
进阶——对色彩、空间有了自己的想法
1986年11月,黄敏成为了蜀绣厂的学徒,与其他39位被招聘的工人一起学习。进厂后,黄敏凭着少时的女红基础及天赋,加之刻苦学习,很快便掌握了蜀绣的各种针法和技能。
记者了解到,蜀绣有自己独特的运针方法和刺绣技艺,其针法极为丰富,多达12类、130余种。
一年后,黄敏作为优秀学徒被送到成都市二轻局职工大学学习美术。这大半年的美术学习,为她今后的蜀绣生涯带来了质的飞跃。黄敏说:“以前师傅喊怎么绣就怎么绣,但学了美术后,我对色彩、空间以及针法拿捏上都有了自己的想法。”
凭着满腔热爱,黄敏在蜀绣厂一干就是近20年,她的蜀绣技术更是在时间磨砺中不断精进——自己独立完成了许多优异的作品。
▲蜀绣《渝中半岛》
创新——荣昌夏布与蜀绣技艺结合
2005年,成都蜀绣厂倒闭了,但黄敏对蜀绣的热爱没有止步。2009年,黄敏在重庆渝中区洪崖洞开设了蜀绣个人工作室,决心潜心钻研技艺。比如在蜀绣作品中加入“渝派”特色,绣制具有重庆山水风情的作品。2010年,她绣制的《山城吊脚楼》系列蜀绣工艺品还成为了上海世博会对外交流的专用礼品。
2012年,黄敏受邀到荣昌职教中心担任蜀绣老师,并接触到了荣昌夏布,她开始思考:“夏布和蜀绣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不能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呢?”
想法美好,但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夏布比较粗糙,蜀绣又是以丝线为主,几次穿针引线,线就毛躁了。经过反复摸索,黄敏终于克服了挂针挂线等技术难题,得以以针法细腻、色彩典雅的蜀绣技艺,在色泽古朴、质地粗犷的夏布上创作绣制,创作出夏布双面绣《山城记忆》系列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夏布双面绣《湖山一览图》还获得了重庆市第七届工艺美术展会金奖。
▲夏布双面绣《山城记忆》
授业——蜀绣之花在乡村、校园生根发芽
除了不断钻研、精进自身技艺,传道授业、技艺传承对于黄敏来说也尤为重要。
2011年,黄敏受邀担任江北区五宝镇农民刺绣专业合作社的蜀绣教员,为当地闲赋在家的20多名村民群众进行刺绣培训,传授蜀绣技艺,助力他们增收致富。
2019年至今,黄敏在忠县和石柱县从事残障人士就业培训的蜀绣教学工作,先后共培养了近60名绣娘。在忠县开展的“最美蜀绣”残疾人非遗就业项目,荣获2020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综合组卓越奖。
2022年,黄敏配合乡村振兴战略,在忠县白石镇开展蜀绣培训教学活动,向当地40余位村民传授蜀绣技艺,促进村民就业增收。
此外,黄敏还走进我市多所中小学校普及宣传非遗知识,让孩子们体验蜀绣的魅力,在他们心中埋下热爱蜀绣的种子。
采访最后,黄敏说,蜀绣技艺之所以得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它的一针一线之间,都孕藏着智慧与美好。未来她要带领更多人一起,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绣出更多祖国大好河山图。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实习生 李彦庆 受访者图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